在培训的时候,我曾经试着坐在轮椅上体验前进、运球,虽然竞赛轮椅很灵活,但要用轮椅代替双腿完成一系列打篮球的动作,还是特别困难。而且手要操控轮椅也很累,轮椅刹车的时候,手会被磨得很痛。看到轮椅篮球运动员在场上自如地完成一系列动作,我明白这背后他们肯定付出了很多,他们太了不起了。
在亚残运会之前,我没想过残疾人朋友也能打出这么精彩的篮球比赛,这次大赛让我大开眼界。赛场之外,我还收到了很多运动员赠送的徽章,有来自泰国、韩国、卡塔尔、约旦等国运动员的,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和周到,能得到他们的认可,我很开心。
■击剑赛事场馆志愿者,宋龙玉
“他们每次获得荣耀,都能激励所有人勇敢面对磨难”
我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(杭州亚运会击剑赛事场馆)的一名骨干志愿者,这里是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击剑比赛的主场区,我负责在击剑小组赛到决赛中为运动员提供指引服务。从今年5月亚运会击剑测试赛到亚运会再到亚残运会,我一直在这里当志愿者。
宋龙玉。受访者供图
在击剑馆中,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基本和我一样,都是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,我们分工不同,有在各个门口站岗的同学、有引导运动员的同学、有帮助运动员推轮椅的同学,还有负责各比赛场区轮椅装卸的同学等。
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,我都是在击剑馆A口为运动员提供指引服务。这个口比较重要,是所有运动员和教练比赛的出入口,我和一起值守的同学需要维护场地秩序,不能让其他人从这里进入比赛场区。
在这里,我结识了来自各个国家、地区的运动员和教练,他们风格迥异,比如有些国外的教练特别热情,不仅会打招呼,还会击掌、拥抱。我和他们交换了徽章,留下了宝贵的回忆。其中,有位来自中国香港的教练不仅和我交换了徽章和联系方式,还给我提供了帮助,有一次我因为语言问题和一位外国教练沟通不到位,产生了一些误会,这位香港教练就帮我进行了翻译和沟通,交换联系方式后,在比赛期间,他有什么和比赛相关的信息想了解的,都会来找我咨询。
通过几天的接触,我感觉残疾人运动员即使身有残缺,但 他们的体育精神并没什么不同,他们积极向上、乐观豁达、勇于挑战。
更重要的是,亚残运会的举行,给了残疾人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。残疾人运动员在赛事中拼搏,需要的不是人们对残缺的惋惜,需要的是平等真诚的喝彩,他们每一次获得荣耀,都能激励所有人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。
■主媒体中心志愿者,施彦豪
“亚残运会和亚运会一样精彩”
亚残运会期间,我在主媒体中心负责引导记者,为记者提供一些基本服务。
场馆区域很大,我们需要综合掌握各种信息,提供给媒体,比如告诉他们哪里是摄影记者工作空间、哪里是文字记者工作空间,为他们提供班车信息,告诉记者前往各个竞赛场馆的班车班次。
我来自中国台湾,在浙江理工大学就读。实际上,我爸妈在大陆工作,我很早就过来这边,也是在这边高考,对这座城市很熟悉。去年招募志愿者的时候,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报名参加选拔,因为那时候我读大二,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、能留下美好回忆的事情。
到岗后,我们采取轮班的方式,根据赛事安排,有时候我们要三四点就起来,比较累,但是有轮岗,我们就能缓过来。
9月30日,谢震业夺得杭州亚运会男子百米冠军,赛后混采区,施彦豪维持混采区秩序。受访者供图
亚运会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庆期间,所以不怎么耽误学校的课程。我觉得亚残运会和亚运会一样精彩,所以如果只参加亚运会志愿服务,不来亚残运会,就感觉漏掉了什么、不圆满了。
在这里服务时,我在混合采访区看到并近距离接触了一些著名运动员,这让我很激动。我也认识了一些中外记者,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,和他们有比较好的交流,也对他们的工作模式有了一定了解。还有外国记者临走时主动与我合影,这都是很珍贵的记忆和经历。
同时,我还交了不少朋友,在学校里不同学院的同学可能见得不多、交往很少,在这里我能和他们一起工作,休息时也一起玩得很好。
■奥体中心体育馆志愿者,雷城
“他们光是站在那里,就已经胜利了”
我的岗位是分级志愿者,主要是在运动队为运动员提供服务。从运动队进入场馆到离开场馆,整个期间的服务都是由我们来提供的。
具体来说,运动员下车后,我们引导他们进入轮椅存放区,更换竞赛轮椅,然后带他们去更衣室休息调整,之后引导他们到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,比赛结束后,再引导他们回更衣室,最后送他们上车。
作为分级志愿者,我也要协助分级师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程度对他们进行分级。
雷城。受访者供图
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,我都在这个场馆提供志愿服务。我觉得志愿服务对我而言更多的是提前融入社会,包括积累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。这些经验在亚残运会又更进一步,我开始学会如何去和残疾人群体沟通和相处。这是国际赛事,我也在和外国友人的交流中锻炼了自己,尤其是我的英语口语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亚运会的受众更广,关注度更高,大家对篮球、足球等的形式和规则都相对了解,而轮椅篮球、轮椅足球、轮椅网球这样的亚残运会比赛项目了解可能不多。举办亚残运会,能让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,关注这个群体。
通过志愿服务,我了解了不少关于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,也被他们的体育精神所打动。他们比赛时,轮椅激烈碰撞,有时轮椅翻了,他们倒在地上,又自己爬起来,给我的冲击是最大的。我觉得,他们光是上场,光是站在那里,就已经胜利了,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最坚强、最勇敢的那一面展现出来了。
其实我在参加亚残运会之前,我预想自己可能需要更努力地帮助残疾人运动员,比如他们要搬个什么东西,我可以主动帮忙。但我来了之后发现完全不需要,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坚强、自立。
记者/叶红梅
编辑/白爽
校对/吴兴发
运营编辑/刘茜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