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寅:女排世界盃的那些經典畫面 名古屋成福地的淵源

轉眼間到日本一周了,每天都匆匆忙忙,都有很多故事。

朱婷率隊奪得世界盃三連勝

剛到的那天,走進新橫濱王子酒店時,郎導問我:「這是我第幾次來這個地方比賽?」

「第三次,2008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您帶美國隊來過,去年世錦賽最後階段咱們在這裡打,時隔一年,又來了。」我說。

「記憶力太好了吧,11年前的事你還記得這麼清楚。」賴導贊我,我沒謙虛,這的確是我強項,我的記憶是照片式,回憶到什麼事,我腦子裡是有畫面的。

從2003年第一次採訪排球就是日本世界盃,16年中的五屆比賽,關於世界盃的畫面,我記憶中留存的最多。

2003年,我採訪中國女排第一個的比賽,就是世界盃,我看的第一場比賽,是在仙臺,中國VS土耳其。那時內斯裡漢剛剛出道,中國女排說起對手,都會提到「那個土耳其美女」,她當時的名字還叫德尼爾。

2003年世界盃,中國女排大阪奪冠

在大阪奪冠那天,頒獎儀式最後, 場地的大屏幕上顯示「SEE YOU IN 2007」,當時的感覺,2007那麼遙遠……

四年以後,我又來了。這次我是追隨郎導率領的美國女排而來。

因為中國女排作為北京奧運會東道主自動獲得入場券,這次世界盃我一路跟隨美國隊,從濱松到神戶,再到名古屋。

在濱松,美國女排碰上如日中天的巴西隊。前兩局慘敗,第三局大比分落後,就在所有人都覺得美國女排沒戲時,郎導換了一個替補副攻,愛稱JJ,沒想到從JJ上場開始,局面大變。或許是巴西隊看到美國隊換替補,鬆懈了,反正結果是美國女排3比2反敗為勝,這樣的結果氣得吉馬良斯直跳腳。新聞發布會,吉馬良斯姍姍來遲,而且帶來了全隊隊員,說是要讓大家都感受一下這種難過。

還記得新聞發布會後,吉馬良斯和郎導握手時說:「我永遠不明白這些女孩子在想些什麼……」

關於名古屋是福地的說法,也源自2007年世界盃。

美國隊在最後的決賽階段轉戰名古屋,戰勝日本鎖定前三,第一批搶得北京奧運門票。郎導帶著美國隊員拍的那張「北京,我們來了」,就是在名古屋體育館。

2007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,郎平帶領美國女排拿到北京奧運會入場券的時刻

讓郎導至今記著的是名古屋體育館走廊裡的餐廳,拿到北京奧運入場券後,她在那裡和朋友一起吃了碗面,感覺好吃極了。

2011年世界盃,中國女排正處低谷,但是魏秋月、王一梅、馬蘊雯、徐雲麗、張磊、張嫻一幹老將和生力軍惠若琪、楊珺菁真的拼了。

第二戰對陣後來拿冠軍的義大利拼五局,決勝局8比4領先的情況下遺憾失利,第三戰對日本又是五局,在決勝局4比8落後時,《北京晚報》的孔寧拍著桌子斷言:她們一定會扳回來!這場比賽,就是這次世界盃的轉折點!

最後一個比賽日,中國女排對陣古德蒂率領的德國隊,誰勝誰拿奧運入場券。

當時「老褶子」帶的德國隊很有實力,但是和現在的土耳其隊一樣,激情有餘,穩重不足,打瘋了誰也攔不住,打不好輸誰都不意外。那年世界盃,德國隊第一階段十分強勢,接連把強隊拉下馬,但是到了戰事平穩的第二階段,她們小河溝裡翻了船……

和中國隊比賽之前,德國隊信心十足,沒想到替補出場的徐雲麗,竟把她們的第一得分手格倫攔得懷疑人生。徐雲麗的「南長城」就是那場比賽以後叫響的,後來還有人跟麗姐開玩笑說:她一出手,直接把格倫攔得心灰意冷,宣布退役。

(文/馬寅)